《安全与电磁兼容》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军校研究生电磁兼容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安全与电磁兼容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0 引言 加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是提高我军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能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迫任务[1]。为了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我军提出了把“军事训练聚焦信息化,将使我军从以作战单元和平台为中心、侧重于单一军兵种内部纵向的逐级合成训练,走向以体系为中心、诸军兵种横向联合的一体化训练,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取代工业时代传统技术成为主导训练的主要技术力量。” 针对军事院校的转型需要,我们已经对本科教学模式开展了大量研究,但针对研究生教学的讨论还没有充分展开,面向军队研究生的教学模式研究成果还比较缺乏。 作为培养军队高技术人才的主要渠道,军校的研究生教育应该对培养学员在未来部队的任职能力、强化信息意识、提高创新素质、具备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知识结构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适用于物理电子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专业选修课,其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可推广到其他信息类课程的研究生教学中。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下,军队院校的研究生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源还在于导师和学员本身: 1)导师的教学理念缺乏更新,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承担研究生教学的导师往往都是专业能力强,在本领域有较深造诣的教授,他们都有一套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但“老方法”有时无法满足教育体制改革下的新要求。比如原本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有着条理清晰,学员学习压力较小的优点,但在课时缩减、强调创新能力的今天,单一使用这种方式就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作为研究生课程的导师首先不能让自己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先前的教育水平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在课堂上传授现有的、自己所熟识的知识,而应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把眼光延伸到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甚至未来任职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另外,近几年,国内高等教育一直在强调高校向“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发展,导致许多高校教师的工作向科研倾斜,存在教学和科研相脱离的现象,导师的授课积极性和教学热情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而影响了研究生拓展和提高知识结构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将科研与教学有效结合,用科研充实和提高教学,也成为能否上好研究生课的一个因素。 2)不少学员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的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在军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不少学员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由于他们从小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养成了不愿主动思考而更倾向于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这不仅固化了研究生的思维,致使他们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得不到提升,而且对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学习目的来看,不少研究生抱着很强的就业任职目的读研,学术功底比较薄弱,缺乏志向和做学问的兴趣。学习目的功利性,造成了浮躁、浅近、轻飘的学风,因而其独立思考能力下降,缺乏钻研的动力,对自己要求不高。 要对研究生课程进行成功的改革,必须正视导师和学员的现有问题和需求,不能否认导师在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中的精力分配的矛盾和学员在学术追求和任职需要之间的矛盾,而应在改革措施中尽可能消除这种矛盾,使导师的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学员的研究能够学以致用。 2 适应“转型”需要,精研授课内容 一切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的基础都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以“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课程为例,教学内容亟需进行梳理和优化。 2.1 围绕“一个目标,两条主线”进行教学内容安排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庞杂,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论证和教学实施方案的研讨。围绕“培养具有信息化作战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这一目标,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遵循两条主线:一条是根据学员未来的任职取向,由教学管理部门牵头制订培养目标;另一条是根据学科专业方向,为所属研究生制定的专业技术路线。在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上基本按照其专业技术路线,但具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遵照培养目标来制定。 2.2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安排自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体现学员自主学习的特点,因此,合理安排自学内容非常关键,在新知识点的引入上,“伸伸手”就能够得到的知识应该划定为学员的“现有水平”,可以安排学员课前自学,而“跳一跳”才能得到的知识,是学员的“发展水平”,可以安排课上引导学员深入探究,并通过提供课外拓展的指导,引导学员向下一个“发展区”探索[2]。 2.3 收集案例,跟踪前沿,补充多媒体资源库 本课程是新兴学科交叉领域,因为涉及多学科知识而较难被学员掌握,更因为其是一门和实践紧密相关的课程,使得学员因为缺乏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而难以理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具体的案例,尤其是与实用装备相关的电磁兼容案例,并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多元化地呈现给学员,会收到更好的授课效果。为了使教学内容紧跟国际前沿,避免授课内容陈旧落后,课题组学习吸收国际上电磁兼容领域著名学者的专著成果,并引导学员跟踪国际前沿。用该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来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升授课的时代感。 2.4 结合军标,理解装备电磁兼容要求 为提高学员的应用能力,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与任职取向结合,授课内容应结合我军的相关标准以及先进的国际标准。结合这些标准,可以使授课内容具体化,有指向性,更能贴近学员将来指挥工作的需要,同时能够使学员对外军的电磁兼容情况有一定了解,做到知己知彼。 3 以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模式研究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员自主创新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对于研究生教学非常适合。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学员的“自主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充分调动起学员的自主性,在学员研究过程中,导师给予及时和合适的引导和解惑,在得出研究结论时给予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是开展研究生探究式教学的难点。要达到真正的“探究”目的,需要从教学内容安排、探究课题设计、课堂组织实施、课外任务引导等方面入手,而探究的效果还与课堂互动的开展和学员对课程的情感态度有很大关系。 在“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课程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提供充分自由探究机会,使学员主动学习并运用自己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三步: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在课前根据学员的学情和学习目标,分析学员现有知识结构和需解决的问题,设计符合实际、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 以“电磁兼容与技术”课程中创设的教学情境为例,由于电磁兼容本身的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但电磁耦合、电磁干扰等现象是学员经常会碰到的实际问题,导师创设相应问题情境,可以由具体到抽象。让学员从具体的干扰案例入手,分析产生干扰的原因、耦合机制,讨论消除干扰的技术手段和其原理,进而可以讨论更复杂的电磁兼容案例。 这一步非常关键,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3]。在已创设的包含大量知识信息资源的情境下,让学员通过自主探究,消化吸收有用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地引发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问题作为教学主线贯穿其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提出的问题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兼顾各个层次的学员,让知识结构基础不同的学员都有探究的空间。“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课程的选修学员多数具有电子技术、电磁学的相关知识基础,但也有机械等专业的学员,导师在授课中,可根据学员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方向,让学员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去发掘该门课程对自己未来专业的作用。导师借助原有学科知识的框架理解新知识体系,更容易理解、掌握和创新。 2)深入探讨,解决问题 探究式教学模式常结合讨论式教学。所谓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导师的精心准备与指导下,通过预先的组织和设计,针对特定问题启发学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培养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4]。要避免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讨论式教学模式中导师比较轻松,只要让学员自己去讨论最后总结一下就完成教学任务了。实际上要真正开展讨论式教学,对导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和课前的准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员通过个体的主动思考和集体的交流讨论,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锻炼,比单纯掌握已有知识点收获更多。需要注意的是,导师要适当地对学习内容进行点拨总结,使知识点连接融合,突出重点和难点。如果能够通过学员的课后练习和拓展去发现新的问题,则可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探究评价,衍生新问题 学习评价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探究价值进行评判的过程,它对研究生探究式教学具有诊断、激励、导向、监督和调节的作用[5]。学习评价应注重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制定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标准。在BOPPPS模型中的“前测(pre-test)”和“后测(post-test)”,可以作为探究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员在每个探究的专题起始和末尾的时候绘制“脑图”(或称为“思维导图”)可以使导师快速了解学员的学习效果,同时帮助学员更清晰地整理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和思维过程。 4 课堂教学的深度互动 无论是本科教学还是研究生教学,良好的互动首先应建立在“因材施教”的教学前提下,只有了解了学情,制定出符合学员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在授课过程中与学员产生良好的沟通、积极的互动。我院的“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课程是面向多个专业开设的,学员专业背景较杂,因此在授课之前应尽量了解学情,包括学员的学习预期目标、知识基础,甚至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有所准备,加强授课的针对性。 4.1 课堂上的思维交流 有效的“互动”应是一种导师与学员之间,甚至学员与学员之间思维上的交流,是一个相互理解、沟通和促进的过程。 1)保持导师、学员的思维同步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已经不会出现“互动就只是提问回答”的理解误区,但课堂上往往只强调让学员的思维跟上导师。在针对研究生的探究式教学中这是不足的,因为在教学模式上给予了学员更大的思维自由度,强调学员的自主性,因此不能忽略导师在互动中主动去理解学员、进行实时的沟通的必要性。 2)根据学员思维动态,实时动态调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活跃度、学员的专注程度和形式多样的课堂提问、讨论,导师可以了解到学员对授课的接受情况。当发现大部分学员对正在探究的问题较难接受时,需要找出原因,解除障碍,帮学员理清思路。如果学员表现出过于放松或注意力涣散,需要考虑是否授课内容对学员来说太简单或太平铺直叙,应增加探究课题的难度和信息量,并且在授课过程中给学员留下“悬念”。 3)为学员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除了导师和学员之间的互动,其实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也非常关键。尤其在研究生阶段,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员对所研究内容的交流和探讨,能够开阔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甚至激发出灵感的火花。因此导师应该营造合适的课内、课外的交流氛围,提供学员之间互动的机会,而不是鼓励“各学各的”。 4.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立 在针对低龄群体的教学中,学员对一门课程的喜爱和重视程度对其学习效果有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研究生教学中也同样存在。在针对军校研究生的教学中,更不能忽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在培养学员专业能力的同时,建立信息意识、加强“用所学知识保家卫国”的信念,培养学员对本专业的兴趣和身为军队高级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员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动力。 5 结语 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师生互动,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研究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生下一阶段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开展探究式教学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对导师和学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发挥导师的智慧,才能从原有的灌输式授课模式中转变过来,这还需要我们以坚定的决心、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实现。 [1] 张宝书 主编.军队院校教育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2] 吴兰岸 编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 [3] 景慧丽,赵伟舟,王慧珍,杨宝珍.问题牵引式教学法在“方向导数”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12月. [4] 高有华.美国研究型大学新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沈阳: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11月. [5] 张爽.“互动型立体化探究式”物理教学模式的建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5月. 0 引言加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是提高我军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能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迫任务[1]。为了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我军提出了把“军事训练聚焦信息化,将使我军从以作战单元和平台为中心、侧重于单一军兵种内部纵向的逐级合成训练,走向以体系为中心、诸军兵种横向联合的一体化训练,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取代工业时代传统技术成为主导训练的主要技术力量。”针对军事院校的转型需要,我们已经对本科教学模式开展了大量研究,但针对研究生教学的讨论还没有充分展开,面向军队研究生的教学模式研究成果还比较缺乏。作为培养军队高技术人才的主要渠道,军校的研究生教育应该对培养学员在未来部队的任职能力、强化信息意识、提高创新素质、具备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知识结构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适用于物理电子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专业选修课,其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可推广到其他信息类课程的研究生教学中。1 存在的主要问题当下,军队院校的研究生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源还在于导师和学员本身:1)导师的教学理念缺乏更新,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承担研究生教学的导师往往都是专业能力强,在本领域有较深造诣的教授,他们都有一套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但“老方法”有时无法满足教育体制改革下的新要求。比如原本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有着条理清晰,学员学习压力较小的优点,但在课时缩减、强调创新能力的今天,单一使用这种方式就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作为研究生课程的导师首先不能让自己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先前的教育水平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在课堂上传授现有的、自己所熟识的知识,而应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把眼光延伸到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甚至未来任职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另外,近几年,国内高等教育一直在强调高校向“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发展,导致许多高校教师的工作向科研倾斜,存在教学和科研相脱离的现象,导师的授课积极性和教学热情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而影响了研究生拓展和提高知识结构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将科研与教学有效结合,用科研充实和提高教学,也成为能否上好研究生课的一个因素。2)不少学员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的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在军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不少学员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由于他们从小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养成了不愿主动思考而更倾向于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这不仅固化了研究生的思维,致使他们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得不到提升,而且对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学习目的来看,不少研究生抱着很强的就业任职目的读研,学术功底比较薄弱,缺乏志向和做学问的兴趣。学习目的功利性,造成了浮躁、浅近、轻飘的学风,因而其独立思考能力下降,缺乏钻研的动力,对自己要求不高。要对研究生课程进行成功的改革,必须正视导师和学员的现有问题和需求,不能否认导师在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中的精力分配的矛盾和学员在学术追求和任职需要之间的矛盾,而应在改革措施中尽可能消除这种矛盾,使导师的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学员的研究能够学以致用。2 适应“转型”需要,精研授课内容一切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的基础都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以“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课程为例,教学内容亟需进行梳理和优化。2.1 围绕“一个目标,两条主线”进行教学内容安排“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庞杂,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论证和教学实施方案的研讨。围绕“培养具有信息化作战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这一目标,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遵循两条主线:一条是根据学员未来的任职取向,由教学管理部门牵头制订培养目标;另一条是根据学科专业方向,为所属研究生制定的专业技术路线。在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上基本按照其专业技术路线,但具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遵照培养目标来制定。2.2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安排自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应体现学员自主学习的特点,因此,合理安排自学内容非常关键,在新知识点的引入上,“伸伸手”就能够得到的知识应该划定为学员的“现有水平”,可以安排学员课前自学,而“跳一跳”才能得到的知识,是学员的“发展水平”,可以安排课上引导学员深入探究,并通过提供课外拓展的指导,引导学员向下一个“发展区”探索[2]。2.3 收集案例,跟踪前沿,补充多媒体资源库本课程是新兴学科交叉领域,因为涉及多学科知识而较难被学员掌握,更因为其是一门和实践紧密相关的课程,使得学员因为缺乏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而难以理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具体的案例,尤其是与实用装备相关的电磁兼容案例,并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多元化地呈现给学员,会收到更好的授课效果。为了使教学内容紧跟国际前沿,避免授课内容陈旧落后,课题组学习吸收国际上电磁兼容领域著名学者的专著成果,并引导学员跟踪国际前沿。用该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来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升授课的时代感。2.4 结合军标,理解装备电磁兼容要求为提高学员的应用能力,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与任职取向结合,授课内容应结合我军的相关标准以及先进的国际标准。结合这些标准,可以使授课内容具体化,有指向性,更能贴近学员将来指挥工作的需要,同时能够使学员对外军的电磁兼容情况有一定了解,做到知己知彼。3 以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模式研究探究式教学是以学员自主创新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对于研究生教学非常适合。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学员的“自主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充分调动起学员的自主性,在学员研究过程中,导师给予及时和合适的引导和解惑,在得出研究结论时给予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是开展研究生探究式教学的难点。要达到真正的“探究”目的,需要从教学内容安排、探究课题设计、课堂组织实施、课外任务引导等方面入手,而探究的效果还与课堂互动的开展和学员对课程的情感态度有很大关系。在“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课程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提供充分自由探究机会,使学员主动学习并运用自己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三步: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在课前根据学员的学情和学习目标,分析学员现有知识结构和需解决的问题,设计符合实际、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以“电磁兼容与技术”课程中创设的教学情境为例,由于电磁兼容本身的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但电磁耦合、电磁干扰等现象是学员经常会碰到的实际问题,导师创设相应问题情境,可以由具体到抽象。让学员从具体的干扰案例入手,分析产生干扰的原因、耦合机制,讨论消除干扰的技术手段和其原理,进而可以讨论更复杂的电磁兼容案例。这一步非常关键,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3]。在已创设的包含大量知识信息资源的情境下,让学员通过自主探究,消化吸收有用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地引发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问题作为教学主线贯穿其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出的问题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兼顾各个层次的学员,让知识结构基础不同的学员都有探究的空间。“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课程的选修学员多数具有电子技术、电磁学的相关知识基础,但也有机械等专业的学员,导师在授课中,可根据学员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方向,让学员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去发掘该门课程对自己未来专业的作用。导师借助原有学科知识的框架理解新知识体系,更容易理解、掌握和创新。2)深入探讨,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常结合讨论式教学。所谓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导师的精心准备与指导下,通过预先的组织和设计,针对特定问题启发学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培养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4]。要避免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讨论式教学模式中导师比较轻松,只要让学员自己去讨论最后总结一下就完成教学任务了。实际上要真正开展讨论式教学,对导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和课前的准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员通过个体的主动思考和集体的交流讨论,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锻炼,比单纯掌握已有知识点收获更多。需要注意的是,导师要适当地对学习内容进行点拨总结,使知识点连接融合,突出重点和难点。如果能够通过学员的课后练习和拓展去发现新的问题,则可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探究评价,衍生新问题学习评价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探究价值进行评判的过程,它对研究生探究式教学具有诊断、激励、导向、监督和调节的作用[5]。学习评价应注重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制定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标准。在BOPPPS模型中的“前测(pre-test)”和“后测(post-test)”,可以作为探究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员在每个探究的专题起始和末尾的时候绘制“脑图”(或称为“思维导图”)可以使导师快速了解学员的学习效果,同时帮助学员更清晰地整理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和思维过程。4 课堂教学的深度互动无论是本科教学还是研究生教学,良好的互动首先应建立在“因材施教”的教学前提下,只有了解了学情,制定出符合学员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在授课过程中与学员产生良好的沟通、积极的互动。我院的“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课程是面向多个专业开设的,学员专业背景较杂,因此在授课之前应尽量了解学情,包括学员的学习预期目标、知识基础,甚至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有所准备,加强授课的针对性。4.1 课堂上的思维交流有效的“互动”应是一种导师与学员之间,甚至学员与学员之间思维上的交流,是一个相互理解、沟通和促进的过程。1)保持导师、学员的思维同步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已经不会出现“互动就只是提问回答”的理解误区,但课堂上往往只强调让学员的思维跟上导师。在针对研究生的探究式教学中这是不足的,因为在教学模式上给予了学员更大的思维自由度,强调学员的自主性,因此不能忽略导师在互动中主动去理解学员、进行实时的沟通的必要性。2)根据学员思维动态,实时动态调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活跃度、学员的专注程度和形式多样的课堂提问、讨论,导师可以了解到学员对授课的接受情况。当发现大部分学员对正在探究的问题较难接受时,需要找出原因,解除障碍,帮学员理清思路。如果学员表现出过于放松或注意力涣散,需要考虑是否授课内容对学员来说太简单或太平铺直叙,应增加探究课题的难度和信息量,并且在授课过程中给学员留下“悬念”。3)为学员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除了导师和学员之间的互动,其实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也非常关键。尤其在研究生阶段,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员对所研究内容的交流和探讨,能够开阔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甚至激发出灵感的火花。因此导师应该营造合适的课内、课外的交流氛围,提供学员之间互动的机会,而不是鼓励“各学各的”。4.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立在针对低龄群体的教学中,学员对一门课程的喜爱和重视程度对其学习效果有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研究生教学中也同样存在。在针对军校研究生的教学中,更不能忽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在培养学员专业能力的同时,建立信息意识、加强“用所学知识保家卫国”的信念,培养学员对本专业的兴趣和身为军队高级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员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动力。5 结语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师生互动,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研究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生下一阶段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开展探究式教学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对导师和学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发挥导师的智慧,才能从原有的灌输式授课模式中转变过来,这还需要我们以坚定的决心、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实现。参考文献:[1] 张宝书 主编.军队院校教育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2] 吴兰岸 编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3] 景慧丽,赵伟舟,王慧珍,杨宝珍.问题牵引式教学法在“方向导数”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12月.[4] 高有华.美国研究型大学新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沈阳: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11月.[5] 张爽.“互动型立体化探究式”物理教学模式的建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5月.

文章来源:安全与电磁兼容 网址: http://aqydcjr.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7862.shtml


上一篇: “电磁兼容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下一篇: 电信技术论文_基于CST仿真的对数周期天线设计优化探析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安全与电磁兼容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